2025年9月10日上午,由南京职教联合会指导,南京科普教育基地应用协会、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、南京企事业科协工作研究会、南京宁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,南京科技馆承办的“2025年南京科普教育基地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”在南京科技馆国际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。
本次会议以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,夯实科技强国基础”为主题,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,科普教育基地从业人员、中小学校科学老师、中高职院校相关领导与教师,以及科技创新、科教资源相关企业代表120余人参会,共探AI技术赋能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。
会议由南京科普教育基地应用协会冯伟民理事长主持。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顾元刚出席并发表致辞,他指出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将科普置于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,本次交流会是贯彻落实新科普法精神、响应首个“全国科普月”的重要举措。他强调,南京作为科教资源富集的创新名城,应充分发挥学会、基地、高校和企业的作用,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会议发布了南京科普教育基地2025年“全国科普月”南京地区十大重点活动,涵盖电力科普、生物多样性、海洋探索、古生物艺术、植物科学等多个领域,形式多样、内容精彩,将吸引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与。
在学术交流环节,首都师范大学白欣教授作《AI时代科学教育中科学观念塑造的战略意义和实践进路》主旨报告,强调科学教育应从知识传授转向科学观念培养。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副主任冯羽以《科技赋能博物馆教育服务的创新》为题,分享上海博物馆在AI、XR等技术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。
随后,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严冬琴、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李俊娴、金陵科技学院王贤波、国网江苏电科院陈锦铭、南京照明集团楼锦蔚等单位的专家分别就AI在植物园、动物园、高校展馆、电网运行、照明产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作了交流报告,展示了AI技术在科技创新、科学普及和产业升级中的广泛前景。
会议最后,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还为2025年新认定的7家电力科普教育基地授牌,并为15名科技传播专家颁发聘书,深化了科普基地建设,壮大了科普人才队伍。
本次会议是在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“南京科普教育基地发展论坛”基础上的更名与升级,本次交流会延续以往积累的深厚学术底蕴与实践经验,不仅为南京乃至江苏省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,也为AI赋能科普与科技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与思想引领,助力推进南京科普事业进入智能化、融合化、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
视频徐媛园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徐媛园
校对陶善工
在线配资交易网址,按月配资平台,配资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