腓神经(主要指腓总神经及其分支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)卡压是下肢疼痛、无力和感觉异常的常见原因,尤其在足踝部功能障碍中扮演重要角色。精准定位卡压点并实施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。
一、腓神经解剖概要
起源:腰骶丛(L4-S2神经根)。
走行:腓总神经沿腘窝外侧下行,绕过腓骨小头下方(此处最表浅易受损),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。
运动支配:
腓总神经:股二头肌短头。
腓浅神经:腓骨长肌、腓骨短肌(小腿外侧肌群)。
腓深神经:胫骨前肌、趾长伸肌、踇长伸肌(小腿前肌群);趾短伸肌、踇短伸肌(足背)。
感觉支配:
膝关节前外侧
小腿前外侧
足背大部
第1趾蹼(踇趾与第2趾间背侧皮肤)—— 腓深神经卡压的特征性表现
图片
二、腓神经卡压点总结卡压可发生在神经根(L4-S2)或外周路径上,以下为关键外周卡压点:腓骨小头下方(腓总神经主干):
小腿前群(胫前肌等)、外侧群(腓骨肌)及足背伸肌群无力 → 足下垂、跨阈步态(老年人跌倒风险↑)。
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。
反复踝关节外侧(外翻)扭伤可能与此处病理压迫相关。
机制:腓骨长肌近端附着处的紧张带压迫绕过腓骨颈的腓总神经。
图片
腓骨长肌肌腹/筋膜(腓浅神经/腓深神经):
腓浅神经受压 → 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。
腓深神经受压 → 足背伸、伸趾无力;特征性的第1趾蹼麻木。
机制:腓骨长肌肌腹内的紧张带可压迫其深面的腓浅神经和/或腓深神经。
图片
趾长伸肌肌腹(腓深神经):
机制:趾长伸肌肌腹内的紧张带将腓深神经压迫向腓骨。
后果:足背伸、伸趾无力(尤其是伸踇、伸趾动作)。
图片
三、神经动力学测试
直腿抬高加强试验(Slump Test 变体):患者坐位或仰卧位,在直腿抬高基础上增加踝关节背伸和/或足内翻(靶向腓神经张力),诱发或复制症状。
抑制试验:在诱发症状的体位下,通过针对性放松可疑卡压点(如腓骨小头下方、腓骨长肌紧张带),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,帮助定位。
图片
四、治疗原则与目标
解除卡压:松解压迫神经的软组织(肌肉、筋膜)紧张带。
恢复神经滑动性:通过神经松动术改善神经在周围组织中的正常滑动。
消除诱因:处理近端(如腰椎、骨盆、髋关节)可能影响神经张力的潜在功能障碍(椎旁肌、腰大肌、梨状肌、股二头肌长头)。
功能恢复:加强受累肌群力量,改善步态和平衡。
图片
五、手法治疗建议
软组织松解:
腰椎深层椎旁肌、腰大肌、梨状肌(处理近端来源)。
股二头肌长头(其紧张可增加坐骨神经干及腓总神经张力)。
腓骨长肌(重点松解近端腓骨小头区域及肌腹内的紧张带)。
趾长伸肌(松解肌腹紧张带)。
手法:深层按摩、肌筋膜松解、触发点释放、器械辅助软组织松解(IASTM)。操作腓骨小头区域需格外谨慎。
神经松动术(Neurodynamics):
在解除明显卡压后,采用针对腓神经(腓总、腓浅、腓深)的特定滑动/张力技术,促进神经在神经外膜和周围界面中的活动性。
需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进行,遵循神经动力学原则。
图片
关键征象提示腓深神经卡压:第1趾蹼(踇趾与第2趾间)麻木!
腓神经卡压的诊断需结合解剖知识、细致查体(包括神经动力学测试)和对卡压点的精准触诊。手法治疗的核心在于松解卡压源(特别是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的紧张带)和恢复神经活动性,同时处理近端影响因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在线配资交易网址,按月配资平台,配资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