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南昌,很多人知道它是江西的省会,但可能不清楚它的“家底”到底有多大、经济实力怎么样。先给大家掰扯一组实在数据:南昌全市面积约7195平方千米,下辖6个区、3个县,2024年的GDP达到了7800.37亿元,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,常住人口有625.50万。
不过客观说,跟其他省会城市比起来,南昌的辖区面积和经济总量都不算突出,甚至能算“相对较小”的那一批。也正因为这样,南昌一直在琢磨怎么把城市规划好,让发展更有方向——《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年)》就是这么一份“蓝图”,里面把2035年的南昌,尤其是中心城区的范围和定位,讲得明明白白。
首先得搞清楚两个关键概念:“市域”和“中心城区”,这俩范围可不一样。咱们先从大的“市域”说起,它指的就是南昌整个行政管辖区,不管是市区还是下面的县,都算在里面。具体来说,包括东湖区、西湖区、青云谱区、青山湖区、红谷滩区、新建区(里面还包含湾里管理局)这6个区,再加上南昌县、进贤县、安义县3个县,总面积刚好对应之前说的约7195平方千米,跟现在的管辖范围是一致的。2035年的市域规划,主要是在这个大框架下,统筹安排农业、工业、居住、生态这些不同用途的土地,比如哪些地方要保护耕地,哪些地方要发展产业,哪些地方要建公园,确保整个南昌的发展不“跑偏”。
重点要讲的是“中心城区”,这可是南昌未来发展的“核心区”,也是规划里的重头戏。根据这份2035年规划,南昌市中心城区的范围,不是简单按现在的区界来划的,而是以“城镇开发边界”为标准——简单说,就是未来城市主要建设、发展的区域,涉及到的乡镇和街道都算在中心城区里,总面积约1207平方千米。
可能有人会问,1207平方千米具体包含哪些地方?咱们可以对照现在的区域大致理解:像已经很成熟的东湖区、西湖区、青云谱区,基本全在中心城区范围内,毕竟这些地方是南昌的老城区,商业、文化、居住都很密集;红谷滩区作为南昌的“新中心”,这些年发展得快,肯定也在中心城区里,而且未来还会继续完善配套;青山湖区和新建区(含湾里管理局)则是部分区域纳入,比如青山湖区的工业园区、新建区靠近市区的片区,还有湾里管理局里适合发展旅游和居住的地方,都会划进中心城区,而远离市区的农村区域,还是以农业和生态保护为主。
为什么要这么规划中心城区?其实是为了让资源更集中,避免“摊大饼”式的盲目扩张。南昌现在辖区面积和经济总量不算大,把重点放在1207平方千米的中心城区里,就能把学校、医院、地铁、商场这些优质资源集中起来,让住在中心城区的人生活更方便。比如未来中心城区可能会新增几条地铁线路,连接各个片区;还会建更多的公园和绿地,让大家有地方休闲;产业方面,也会把高新技术企业、现代服务业集中到中心城区周边的产业园,既方便企业发展,也能带动就业。
而且这份规划还考虑到了“真实性”,不是凭空画饼。它是根据南昌现有的人口、经济基础来定的——比如南昌现在有625万常住人口,未来人口可能会缓慢增长,中心城区的面积和配套,刚好能承接这些新增人口的居住和生活需求;2024年7800多亿的GDP,也为中心城区的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撑,比如建地铁、修道路都需要资金,规划里的项目都是结合南昌的经济实力来安排的,不会搞“超出能力范围”的建设。
可能还有人关心,中心城区之外的地方,比如南昌县、进贤县、安义县,2035年就不发展了吗?当然不是。规划里明确了,市域范围内的3个县,重点是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业,比如南昌县可以依托靠近市区的优势,发展农产品加工、物流产业;进贤县的医疗器械产业本来就有基础,未来会继续做强;安义县则可以发展生态旅游,利用当地的山水资源吸引游客。这样一来,中心城区负责“引领发展”,县里负责“特色发展”,整个南昌就能形成“核心带动、多点支撑”的格局,避免所有资源都挤在一个地方。
总的来说,南昌2035年的规划,不管是市域范围还是中心城区范围,都围绕着“务实、便民、可持续”这几个关键词。它没有追求“大而全”,而是根据南昌“辖区面积、经济总量相对较小”的实际情况,把重点放在中心城区的精细化发展上,同时带动周边县区的特色产业。等2035年这份规划落地,南昌可能会变成这样:中心城区交通便利、配套齐全,住在里面的人生活幸福感更高;周边的县里,特色产业搞得有声有色,农民的收入也能增加;整个南昌不再是“小而弱”,而是变成“小而精、小而美”的省会城市,在中部地区的竞争力也会更强。
这份规划不是遥不可及的“梦想”,而是基于南昌现有基础的“施工图”,每一块土地的用途、每一个片区的发展方向,都有实际的数据和需求作为支撑,未来十几年,南昌就会照着这个蓝图一步步建设,让城市慢慢变成大家期待的样子。
在线配资交易网址,按月配资平台,配资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