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治军如铁的林彪麾下,一位将军曾三次违抗电令,却非但未受军法处置,反被大加嘉奖,其所指挥的战役更是改变了东北的整体战局。这令人费解的一幕,发生在1947年3月的靠山屯,那位大胆的将军,便是时任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钟伟。这场特殊的“抗命”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军事智慧和惊心动魄的东北棋局?
东北棋局初显
日本于1945年8月宣布投降,东北地区随即陷入权力真空,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。起初,我党凭借地理优势和与苏联的友好关系,对掌控东北抱有乐观预期。然而,实际情况却远超想象的复杂。先是情报有误,导致入关部队轻装上阵,却发现所谓的“遍地枪支弹药”不过是“浮夸风”;加之东北地区部队成分混杂,包括抗日武装、抗联余部、原东北军旧部乃至土匪,彼此间缺乏协调。
与此同时,美国动用飞机军舰,将国民党精锐的美械部队迅速运至东北,杜聿明率领的中国远征军前身,一路从山海关杀向沈阳,而苏联则突然变脸,限制我军进入大城市并触碰军火库。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势进攻,我军一度岌岌可危,被迫一路北撤。
危急关头,刘少奇同志审时度势,提出了“让开大路,占领两厢”的战略妙计。这意味着我军放弃难以固守的铁路沿线大城市,转而深入乡村和山区开辟根据地。到1946年年末,这一战略格局彻底形成:国民党占据了富庶的平原,而我军则扎根北满和南满的山地乡村,如同“夹心饼干”般将国民党部队钳制其中。为打破这种被动局面,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提出“北守南攻”策略,即防守北满林彪主力,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实力相对较弱的南满根据地。我军为牵制杜聿明主力,支援南满根据地,遂发起了著名的“三下江南,四保临江”战役。但在前两次“下江南”的尝试中,我军未能取得理想效果,特别是对德惠外围的要地大房身和靠山屯,始终未能攻克。在“二下江南”时,我军仅攻占城子街,杜聿明随即调集五个师北上增援,并企图通过水库截断我军退路,林彪考虑到战局不利,最终下令后撤。
将军抗命,战机瞬现
在“三下江南”的战役部署中,林彪计划兵分三路。其中,西路军由第二纵队加独立第二师组成,中路则由林彪亲自率领的第一纵队和独立第一师,东路为第六纵队和独立第三师。林彪原定目标是各路扫清残敌后,集中所有兵力攻打大房身,因为那里的守军只有两个团,相对比靠山屯的四个团更容易拿下。
西路军在追击国民党88师226团的过程中,吃掉了敌人一个营。恰好此时,靠山屯的国民党部队因受惊吓,试图收缩回德惠,结果其下属的262团跑得慢,被迫固守靠山屯。这一千载难逢的战机,被西路军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钟伟敏锐捕捉。他当即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:放弃与林彪会师的原定计划,立即掉转枪头,率先攻打靠山屯。林彪在猛攻大房身迟迟未果的情况下,向钟伟连续发出了三封电报,命令他立即率部前来增援。然而,钟伟置若罔闻,他每次回复都坚定地表示:“等吃下这股敌人,我再走!”这让一向治军严苛的林彪勃然大怒,一度动了军法处置钟伟的念头。
巧设陷阱,扭转乾坤
就在林彪怒火中烧之际,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。国民党88师是陈明仁的心头肉,得知老部队被我军围困,陈明仁焦急万分。在杜聿明主力部队尚未抵达前,他情急之下,命令87师和88师的剩余部队前去救援靠山屯。
这一举动,正中林彪下怀。他立即意识到,这是一个“围点打援”的绝佳机会。与杜聿明五个主力师相比,陈明仁派出的仅仅是两个师,且其中88师已经残损过半,集中兵力歼灭这股援敌,对我军而言绰绰有余。林彪当机立断,放弃了对大房身的攻击,迅速将所有主力部队调集到靠山屯附近,布下了天罗地网,静候陈明仁的援军自投罗网。陈明仁和他的援军长官对此毫无察觉,一头扎进了林彪设下的包围圈。经过一番激战,国民党87师和88师这两支部队的主力被彻底打残,仅有少数残兵败将得以逃脱,已无力再战。靠山屯守军在援军覆灭后,也迅速被我军攻克。
一役定局,意义深远
靠山屯战役的胜利,对东北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,彻底宣告了杜聿明“北守南攻”战略的破产。在此之前,我军在东北战场多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,即便攻打城镇,通常也只能吃掉敌军一个团或一个营。然而,靠山屯一役,我军一次性歼灭了国民党两个师的主力,迫使杜聿明不得不调集更多兵力防守北满,从而减轻了南满根据地的压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民党虽号称在东北有百万大军,但其兵力大多分散用于防守各大城市、中长铁路以及各个交通要道。这样分摊下来,国民党军实际的机动兵力仅有六个师左右。在“三下江南,四保临江”系列战役中,这六个机动师屡遭损失,此次靠山屯的重创更是使其元气大伤。反观我军,根据地多设在山地乡村,无需耗费大量兵力防守,因此我军可集中调动的机动兵力反而多于国军。一旦在野外展开机动作战,国民党军的劣势便显露无遗。
靠山屯战役的胜利,标志着东北战局的攻守易形。此役之后,我军开始掌握战场主动权,由被动转为主动进攻。钟伟将军的这次“抗命”之举,也因此得到了最高肯定。战后,他非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,反而获得了全军通告嘉奖,并被提拔为12纵队司令员。与钟伟的殊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杜聿明因东北局势不利,很快被蒋介石撤职。虽然接任者陈诚在后来的四平保卫战中短暂挽回了一点颜面,但东北战场的总体局势已不可逆转,我军最终赢得了东北的全面解放。钟伟的果断与林彪的灵活,共同成就了这场改变东北命运的胜利。
在线配资交易网址,按月配资平台,配资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